昆山全域旅游進入“村時代”
2019-01-30
來源:中國旅游報
近日,江蘇省昆山市錦溪鎮祝家甸村的磚窯文化館成了當地居民朋友圈里的“網紅”。祝家甸這個充滿磚窯歷史的臨水村莊,因為鄉村書屋、木船小工坊、鄉村精品民宿及農耕主題的人文旅游村落等旅游元素的介入而讓中外游客充滿了驚喜。
昆山市相關負責人介紹,昆山正在打造的是不掠奪鄉村、提倡鄉村集體資產的整合再利用、實現鄉村新型產業化、帶動人心回歸的鄉村旅游新模式。
留住江南水鄉的千般味道
當前,鄉村成了容納長三角區域巨大旅游度假需求和新型憩居生活需求及旅游休閑的最佳“容器”。昆山人意識到,“水、田、文、村”是昆山獨特的資源,堅持留住“鄉愁、鄉音、鄉貌”,喚醒鄉村的田園野趣,彰顯文化遺存,努力把沉睡資源轉化為發展資本和發展優勢。
據了解,昆山市在推進鄉村旅游發展過程中,涌現了很多代表性的范例,如周莊三株浜村以江蘇省級特色田園綜合體建設為契機,推動村莊環境提升和鄉村民宿發展;錦溪計家墩村的一大批知名品牌民宿相繼建成開業;張浦鎮尚湖明甸村作為江南圩田景區的核心區和啟動區,旅游功能項目正加快建設;計家墩農耕休閑區,在鄉野自然景觀基調上,融合傳統農耕文化與現代休閑體驗,保留原有村落的大部分肌理,為游客提供心靈回歸感。
昆山各鄉村還紛紛推出精品鄉村旅游線路,如瓜果采摘、農事體驗、田園觀光、美食品鑒、休閑體育、研學旅行等,農、文、旅、體、商跨界融合,形成“周周有活動,月月有看點,季季有主題”的鄉村文化旅游氛圍。據統計,昆山現有古鎮和鄉村民宿400余家,各類休閑農莊、農家樂等鄉村旅游區(點)30多處,已經形成了不同層次、不同風格、不同品牌的“鄉景”集群。
打造富民創業的“鄉村樣本”
為避免旅游同質化,昆山鄉村旅游傾力保留鄉村的原有風貌,致力于營造農耕、鄉居、集市的鄉村生態圈,打造“新鄉村生活”樣本,力爭走出一條有別于傳統鄉村旅游產業和經營的新路。
“香村·祁莊”是周莊強村富民的示范引領項目,以“尊重、利他、還原”為理念,對村內空閑民居進行改造,恢復原有歷史文化點,打造四季田園風光,導入旅游差異化項目產品,建設旅游服務綜合體,自2016年開業以來,吸引了大批旅游者。
以“黨建引領,鄉村領航”為主題的“理想村”建設在昆山120多個鄉村建設中孵化出另一種鄉味。計家墩通過民宿集群、鄉居、體驗等業態植入,盤活村民閑置集體資產,讓更多的人回歸鄉村,打造新鄉村生活聚落。短短幾年,鄉村集市、水上集市、文創集市、陶藝坊、竹藝坊、船艇坊、糕點坊、琉璃坊、木藝坊、布衣坊等“三市七坊”,成了百姓創新創業的新路經。
城市反哺鄉村,創新帶來生機,拉動鄉村經濟發展,一個由政府主導搭建開發平臺、村民支持、專業企業運作的“鄉村興盛”路線圖在昆山清晰可見。
繪出全域旅游的鄉村畫卷
如果說一個個鄉村旅游點是昆山全域旅游的支點,那么巴城音花藝境主題公園、白蓮湖郊野公園、環明鏡蕩自行車賽道等十大綜合體項目,包括六大水鄉旅游圈和11個鄉村旅游試點村,則使得鄉村旅游串珠成鏈,繪成了昆山全域旅游全景圖。
“在全域旅游視野下,鄉村游不再是簡單的農家樂建設,而被賦予更多價值和使命?!崩ド铰糜味燃賲^負責人程文榮介紹,有別于傳統鄉村游景點建設,在全域旅游時代,鄉村旅游打造需要立足自身特色,跳出傳統旅游謀劃現代旅游,跳出小旅游謀劃大旅游,聚力推進旅游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超旅游資源觀”的創新理念發展全域旅游,最終實現旅游業與工業、農業、會展業等產業融合發展,加快形成片區化、組團式、開放型發展態勢。
看似恬靜的昆山并不滿足于此,如今又有了新目標。根據昆山《推進全域旅游三年提升工程(2018-2020)》,三年內,躋身首批“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新增3A級以上景區、省旅游風情小鎮、省星級鄉村旅游示范區、省工業旅游示范點等共10個,培育15個全域旅游新產品,打造5條全域旅游“最美風景道”和10條“最江南”旅游經典線路,實施40個旅游產品和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完成旅游投資50億元。力爭到2020年,初步建成以“古鎮、水鄉、田園”為核心特色,最具江南水鄉特質的國際文化旅游休閑度假勝地。